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腾讯的节拍

来源:华商韬略    时间:2023-09-09 12:15:32

少一点唯快不破,多一点从容不迫。


【资料图】

文 | 华商韬略毕亚军

管理学家德鲁克曾在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道:“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在他看来,真正的卓越管理和卓越企业,是要建立长期可持续的体系与机制,让韬略与雄心落到日复一日的点点滴滴,而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或群体的激动人心。

没那么多英雄色彩,也没那么多激动人心,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平淡之下,却是它们润物无声但犹如空气和水一般的存在,是蓦然回首它一次次改变了你我的生活,甚至改变行业与世界,是它自身的持续进化与强大。

以平凡成就不凡,这几乎也是基业长青且成就伟大的企业步入相对成熟期后的共同写照。若要在中国寻找一家这样的企业,腾讯当是最佳样板之一。

【稳静本色】

今年以来,中国科技产业最热门的事当属大模型。

ChatGPT掀开狂潮之后,中国科技公司“百模大战”,你追我赶。我曾开玩笑说,虽然ChatGPT打响了新一代大模型的第一枪,但第2枪到第99枪都是中国公司开的。

可在大模型最火热之际,常人眼中该抢先开枪的腾讯,却成了最稳静的那一个。五月中旬的股东大会上,坐在台下的记者都忍不了,追问腾讯为何对ChatGPT风口略显低调,马化腾的回应却是:不着急拿出来,希望做得更完善、更有价值。

他将“大模型”比喻为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早一个月把‘电灯泡’拿出来,在长的时间跨度上来看,是不那么重要的。”

三个多月之后,8月31日,腾讯入列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企业名单;紧接着,9月7日,混元大模型在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通过腾讯云“官宣”开放,并将重点聚焦在产业场景。发布之前,内部已有50多个业务和产品接入测试,取得初步效果。

整个操作节奏稳妥,目标明确。

大模型只是最近的一例。在相对更着急,更喜欢激动人心的互联网科技界,腾讯也一直是更不着急,更稳更安静的那一个。

即便外部对它的关注铺天盖地,甚至替它想象要怎么搞个大的,不着急、不追求激动人心的稳和静也都是它的本色。甚至,它还常常主动后退,自泼冷水。

经济大环境、行业大变局之下,近年来的腾讯压力并不轻。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红海片片,各家都希望交出更漂亮的数字,搞出更大的项目秀肌肉。但去年12月15日的内部会议上,马化腾却在要求团队主动做减法。

他要求腾讯杜绝行业普遍的买量促增长,也不要跟风,外面做什么都跟着去做;他坚定支持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TO B业务方向调整,放弃更能搞大事拿大单的总集成商模式。面对腾讯云被赶超,他在内部说:

“不要被人家奚落两句,说哎呀你这个云是不是被超过了,你才老三了(你就忍不住)。”

“无所谓!我们不着急,千万不要上当。”

最近几年,平台企业的是非争议多,腾讯也是更稳静的那一个。干净利落地处理京东、美团股份,这在外界眼中是大得不得了的事,但在腾讯只是一纸淡淡的公告。

公司稳静,背后是人的风格使然。无论是创始人马化腾到总办(腾讯核心决策成员),还是管理层都是如此,他们甚少抛头露面,更少豪言壮语,即便公开现身,也都谨言慎行,不说过头话,议题多聚焦在行业、企业与专业之内。

在低调的另一面,腾讯又是中国与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关系最紧密的企业之一,也是对中国数字化进程影响与贡献最大的企业之一。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QQ、微信、企业微信,就是他们最大的数字化工具,无数与我们想象中的数字化相距甚远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是因为这些成了数字公民,也让无数中小企业跟上数字化进程,并分享数字化红利。

在穿越多个周期之后,腾讯的相对领先地位依然稳固。

稳静,不着急,也没那么多激动人心,却能在日新月异,也动不动就人仰马翻的科技世界稳步前行,腾讯是怎么做到的?

【知止且有定】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如果要找一句话来解释腾讯,《大学》中的这句话,或许是恰当的。

腾讯平凡中的不凡,首先归功于它的“知止”与“有定”。

一家5500多亿元年营收,1100多亿元净利润(2022年数据),最高市值超过8000亿美金的巨头公司,一定是不断进取,甚至进攻,不断创新,以及变化的。但自它问鼎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宝座以来,我一直认为,如果要看腾讯,最应该看的,却不是它的进攻,而是它的“知止”,不是它的变化,而是它的“不变”,即“有定”。

我至今仍习惯于通过微信入口去购物、买外卖,甚至演唱会门票。一次,我向家里一个小朋友普及什么是入口,什么是流量,什么是用入口和流量做生意赚钱,他知道我经常用微信干这些,突然向我灵魂一问:

腾讯那么大入口和流量,它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京东?做一个拼多多?做一个美团?

我想,不仅很多人,腾讯也一定无数次如此自问。因为现实就是,不少企业都是有条件要自己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自己做。

但一次次拷问下来,他们选择了自己不做。这就是腾讯自2012年以来就长期强调并坚持的“半条命”策略。用马化腾的话说,“我们不是整条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是只要半条命,另外半条命就靠生态里面的其他合作伙伴。”

“半条命”之前,腾讯也曾什么都自己做的,以至于当时曾有颇为不雅的“名句”广为流传,以及那场载入互联网史册的3Q大战。

那场震动行业的大战之后,有人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斗争,而腾讯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不争,如何更好地开放与合作。这是它“半条命”的由来,也是“知止”的大开端。

从此,它既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也深刻认识到要有限地利用自己的力量。

今天的坊间与业界,经常会把马化腾与腾讯归类于克制、律己、识时务、知进退、听劝的典范,这个认识是对的,但这是一个迟到的认识:在交出“半条命”的那一刻,克制、律己、识时务、知进退、听劝,就已融入其血液,刻入其灵魂。

这次灵魂深处的自我革命,让腾讯更彻底、也更坚决地走向了开放与合作,共创与共享,进而“知止而后有定”——

对自己的长期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定见,更坚定的定力。

定见与定力之下,腾讯聚焦做“连接器”,连接人,连接设备,连接服务,连接千行百业,连出开放、共融的生态,在生态中将“半条命”交给伙伴。

于是,腾讯没有自己去做京东、拼多多、美团,但它把“半条命”交给京东、拼多多、美团们,并且继续“知止”,放手让它们按照自己的坐标与航向,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去独立发展,也让这些伙伴有了生命力更加旺盛的“整条命”。

实践证明,这种“知止”与“克制”,也让腾讯更好地成就了自己。

2021年员工大会上,马化腾援引一位学者对腾讯的评价,作为对公司的要求——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此时,他对腾讯的角色定义仍然是:做好助手、做好连接器。

今年7月,中央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马化腾在署名文章《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中,谈到腾讯自身将如何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时,强调的依然是:坚守“连接器”、“工具箱”、“小助手”的角色定位。

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腾讯与社会各界的相处之道是值得学的。学的核心恐怕也在取舍之间的“知止”二字,在于它强烈的边界感与分寸感,做了什么,又没去做什么。

【节拍与进化】

“不疾而速”,是李嘉诚多次对外分享的一个商业哲学。大意是,如果做事之前就能想得清楚,准备充分,机会来时就能更好的把握,并且不会有什么意外,进而:

慢一点,会更快。

2017年,屡屡被人抢先的苹果,不断被质疑已经不再富有创新精神。彭博商业周刊总编辑梅根墨菲把问题抛给苹果CEO库克,库克的回答是:“我们基于长远打算而进行投资,因此不会急不可待地去争第一。那不是我们的运行方式。”

库克说,我们期待的是提供给用户最好的产品,而不是第一个推出新产品。他举例说,苹果的iPod、iPhone、iPad,其实都不是同类产品中第一个面市的。

回到前面的提问,不着急,也不激动人心的腾讯,为何能成就不凡?

答案或许就是李嘉诚的“不疾而速”,是库克的基于长远打算,不争第一,但求最好,是腾讯在“知止”与“有定”,聚焦长期的不着急,但抓紧干。

在不着急和抓紧干之间——建立自己在平凡中持续进化与迭代,追求更好更长期的节拍。

对大模型不着急的另一边,是马化腾的“关键还是要把底层的算法、算力和数据扎扎实实做好,而且更关键的是场景落地。”

调整CSIG的总集成商模式,不怕别人奚落当老三,杜绝跟风拼业绩的另一边,是要聚焦能力,自研产品并且创造独特价值,少做“不差腾讯一家”的事;

不买量的另一边,是“聚焦精品,出精品”;

马化腾曾说,没有真正完美的产品,只有更接近完美的产品。如何接近完美,他的核心办法就是建立“先易后难、稳中求进,在稳中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节拍,然后从容地按照自己的节拍,“不一定冲得太高,慢慢走”。

公司的战略方向,也是一步一步走。

2018年,腾讯自成立以来,启动了最大一次战略升级: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三年后,基于已有成果,腾讯明确提出了“以数字技术,助力实体经济”的品牌主张。

2022年腾讯财报披露,代表产业互联网成绩单的“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收入超过游戏,成为收入贡献最大的板块。

外界对腾讯的印象也在悄然中刷新。

9月8日,品牌机构BrandZ发布2023年中国品牌榜单,腾讯三度蝉联榜首。值得关注的是品类标签,在“媒体和娱乐”之外,增加了“商业解决方案与科技服务”。

腾讯正一步步把产业互联网和助力实体经济注入基因。

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同样在持续进化。

马化腾说过,“我们在探索中发现,社会领域的议题,往往都急不得……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从试点跑通,然后找到一些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与提升。”从慈善捐助,到更全面的企业公益,再发展到今天,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置顶。

而即便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这样的宏大事项,也同样“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同样是产品思维:每有新的想法,就要对应新的可交付应用的产品,用产品让改变发生,甚至让改变可量化。

公益慈善的“公益平台”、“99公益日”,针对老年群体的“隐形护理员”、针对听障群体的“天籁行动”、针对应急救助的“救在身边”等等,都是以产品落地让价值可持续。

发展风险与危机的管理,更是如此。

马化腾有句防止重大危机的名言:“用多个小地震化解一个大地震”。其核心要义是,平时更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就能更好地避免小问题变大问题,就能让稳中求进更稳,更能进:

游戏业务最为典型。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开启游戏防沉迷监管;而在2017年,腾讯就推出了游戏防沉迷系统,2018年开启用户实名验证,2020年上线人脸识别技术用于未成年玩家身份核验。主动措施不仅时间上超前,严格程度往往也超出主管部门对行业的整体要求。

2017年,在各家争抢成为“互联网金融第一股”时,马化腾明确表态,“腾讯通常用‘稳健’的思路去看。金融最核心的是稳定和稳健,是拼谁的命长,而不是谁短期跑得有多快。”“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拆分而拆分,这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一贯不是这个思路,也不会去玩儿什么财技。”

金融科技业务由总裁刘炽平亲自掌舵,定下的调子就是合规稳健。当他连续多年坚持否决上马消费贷业务的内外提议,坚持退出当时看似前景无量的数字藏品业务“幻核”,对风险的敏感与敬畏应该早已成为他的本能反应。

【可预期】

因为长期有定力,所以不怕短期慢一拍;因为不怕短期慢一拍,所以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节拍;因为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节拍,所以更能从容地做好自己;因为更能从容地做好自己,所以更能在变幻的时代可持续地迭代与进化,进而继续保持自己的节拍。

因为能始终保持自己的节拍,进而能日复一日,点点滴滴,持续汇聚进步的力量,进而让每一天的“慢慢走”都变成“长期健康的成长”,进而越走越高,越高越强。

沉稳安静,有极强的定力与分寸感,做事总是按照既定的节拍,一步步向前走。如果这些都存在于一个你身边的人身上,他会是什么样呢?

可能,他不会给你突如其来的惊喜,但也不会有猝不及防的惊吓。你会从他身上找到强烈的“安全感”,而这正与“可预期性”密切相关。

简单说,就是知道下一步,可以预想未来会发生什么。与之相处时,你很安心。

这就是我眼中的腾讯。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五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